中国硅业网 - 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警醒硅谷老师给9岁孩子美式“洗脑”
N.biz | 商业搜索

警醒硅谷老师给9岁孩子美式“洗脑”

信息来源:guiye.biz   时间: 2021-05-18  浏览次数:14

  作者 | 传承君CC

  来源 | Legacy 传承

  1

  硅谷顶级公立小学特权排名热议

  最近,美国加州著名学区Cupertino小学的三年级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按照自己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特权因素排名的消息震惊美国,引发众多家长不安抗议,直接上了美国三大电视台福克斯新闻,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热议,到底学校是否应该教育孩子社会现实?

  加州Cupertino市是苹果公司的宇宙中心总部所在地,被誉为“硅谷的心脏”,苹果在该市拥有34,300员工,它虽然不像Palo Alto那么富裕,但房产也绝不便宜,不是普通中产能负担得起的,至少是上层中产阶级才能买得起的社区。在2012年它被评为全美最适宜居住的小型城市中第二十七位,加利福尼亚州第二位。

  根据2005年的估计,该市每户年收入中位数为$118,635。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40,199。有3.6%的家庭和5.2%的人口收入位于贫困线以下,这些都表明这是一个上层中产阶级的社区。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该市种族构成为:31.3%的白人,63.3%亚裔(28.1%华人,22.6%印度人,4.6%韩国人,3.3%日本人,1.3%越南人,0.9%菲律宾人,0.4%巴基斯坦人,0.1%泰国人,0.1%孟加拉国人),0.6%非洲裔,0.2%美洲原住民,0.1%太平洋岛屿居民,1.1%属于其它种族。3.3%同时来自两个或更多的种族。2010年该市有47.3%的家庭拥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68.4%为婚姻家庭

  这些数据表明,这是一个以上层中产阶级、家庭为主的社区,而且亚裔是最大的比例,63.3%。

  然而,在课堂上,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让孩子抛弃自己的种族和性别,按照自己的权力和特权来排序他们自己的社会权力,并且告诉孩子们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哪些因素会拥有特权:白人,中产阶级,基督教徒,性别认同,受过教育,强壮的身体,英语口音等。

  正因为这个社区绝大多数都是亚裔,这些家长感到极度不安,号召大家强烈反对这种“洗脑”行为。

  也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评论,这位老师不过说出了社会的大实话,总结得真好,与其让孩子活在“童话世界”里,让他们早点认清社会现实不好吗

  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很显然,这是是亚裔为主的社区,然而按照美国主流文化里,绝大多数特权因素跟亚裔都不沾边,按特权排行,亚裔并没有什么好处。另外,对于仅仅三年级的孩子,让他们了解这些社会事实、阴暗面等等是否合适?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价值观、世界观去认知社会?

  更有家长担心,这会引发校园歧视、暴力、冲突,直接把同学划分成三六九等,跟“WG”有什么区别?

  2

  顶级私立同样“左倾”

  很多家长会想,这些公校发生的事情,看来我要考虑把孩子上私校,毕竟私校家长对于学校教什么,有比较大的话语权,不满意学校的,可以提出抗议申诉。

  无独有偶,纽约曼哈顿上东区顶级私校Dalton道尔顿在“黑命贵”事件发生之后,老师们也集体发表了反对种族主义的声明,还列出了具体措施。

  措施包括:

  1. 雇佣12名全职员工、心理学家来支持面对种族因素带来的创伤压力。

  2. 指派一名员工专门负责黑人学生面对的抱怨和纪律行为,一名全职员工来帮助黑人学生在一个白人为主的学校里生活。

  3. 在雇佣黑人员工时,帮助他们还请他们的学生贷款。

  4. 设置必修课焦点关注在“黑人自由主义”和应对"白人特权的挑战"。

  5. 对于有色人种的学生出现在Dalton宣传资料上,给予报酬。

  6. 如果黑人学生与非黑人学生在高年级的课程表现不均匀,则到2023年废除该高年级的课程。

  7. 要求所有员工发表“反种族主义”声明

  8. 所有教程、课程、阅读清单和学生活动都要反映种族多样性和社会平等主题。

  9. 与所有把黑人“犯罪化和非人道化”的公司划清界限,包括私人监狱、生产警察用具和武器的科技公司。

  10. 如果到2025年Dalton没有成为城市性别、种族、社会地位背景、移民状态的代表,将把筹集到所有款项的50%捐给公立学校。

  Dalton道尔顿学校一向以进步著称,这一次又是走在教育前列,不愧为教育的先驱啊。如果说加州公立学校是过早地教育孩子们认清社会的阶级现实,那私立学校这种表忠心、表决心是不是有点“欲盖弥彰”呢?怎么看来看去,总有点“WG”的味道呢?划清界限,全员发表声明,这些词语总有那么点强迫的意味,表忠心,表态度,不表示,就是异类的感觉。

  3

  真实历史事件的悲剧结局

  到底对于未成年人,是否适合这样的“洗脑”教育,我们来看看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德国高分电影《浪潮》(Die Welle, 豆瓣8.7分)。

  影片讲述了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自由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安格尔的学历背景比同校大多数老师低),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

  在仅仅为期一周5天的实验中,学生们从最初的玩乐心态,到很快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仅仅5天时间,这些学生便变成一群不受控制的狂热分子。

  在水球比赛中企图淹死对方球员以获得胜利。

  对于不穿着“浪潮”服饰的学生歧视、惩罚、洗脑、要求服从。

  学生把组织的logo贴满了整个城市。

  在听到文格尔老师决定解散“浪潮”组织时,学生成员接受不了,拿枪打伤同学后,自杀了,酿成了人间惨剧。

  以下8分钟视频解说更精彩:

  4

  校园“洗脑”的危害

  我想,这部影片的真实事件,就是最好的实例,告诉我们,为什么未成年人不适宜进行标签化的“洗脑”运动,不管是认清阶级意识,还是“假惺惺”地“左倾”。

  简单来说,当我们成年人了解到社会的阴暗面,不公平,种族歧视,白人特权等等,我们不会失控到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然而,未成年人并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自我的认同仍然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非常敏感,同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刑罚对于未成年人都比成年人要轻,因为他们是冲动、热血的群体,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因此,对于未成年人“洗脑”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可能一时冲动就做出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

  《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等反映校园霸凌的影片也告诉我们,校园霸凌比成年社会的犯罪可能更可怕,因为学生意识不到这样是在“杀”人,他们的本意或许也并不是要杀人,但产生的后果往往可以很严重。

  老师给孩子们洗脑就更严重了,因为老师具有权威性。不难想象,如果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特权来排名,那学校里的风气会变成什么样?这些孩子又该怎么认识自己的出身呢?排名高和排名低的同学难道不就天然地形成对立了吗?而且这种排名跟学习成绩排名、体育比赛排名还不一样,这种排名完全不依靠个人努力,就是讲究出身、种族论,在一个讲究自由、民主的美国,这已经是典型违反宪法的政治不正确了。

  这种制造冲突、对立的校园环境,在大人看不到的”隐秘的角落“会发生什么,我们难以想象。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硅业网证实,仅供您参考